1)第三百四十九章 归化的得失利弊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皇帝很少用什么阴谋诡计,但依据历史发展的大势所作出的阳谋却更加令人难以破解。

  比如平辽灭奴,就是兵精粮足,再用绝对优势的火力碾压;再比如对蒙古诸部的措施,更是看准了大灾害对草原的影响。

  不归化也不要紧,你能抗住林丹汗的“安内”就行。或者,在大灾害到来时,能不饿死也算你厉害。

  有林丹汗和大灾害这两个因素,皇帝知道大部分蒙古部落都将屈服而归化。

  当然,还有一条路,那就是兴兵抢掠。可明军越来越强的战力,让皇帝对胜利有着很强的信心。

  而马乘飞在这个非正式场合,基本上也把话讲明。

  归化,便是明国子民,朝廷会全力帮助,不仅是抵御林丹汗,还有粮草物资的供应。

  不归化,也不就视为敌人,马市贸易照旧,林丹汗要再来讨伐,那请自求多福。

  努克也听明白了,尽管马乘飞也说了,看在以往的情谊上,会对扎鲁特部有些特殊照顾,但这与他来的目的,还是相差甚远。

  或许拜见满桂和袁大人时,会有所转机吧?

  呼纳克杜棱和努克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个不太大的可能,但随后,他们又对大明皇帝所设的札萨克感起兴趣。

  札萨克,蒙古语“执政官”的意思,历史上是清朝主要对蒙古族和满族人授予的军事、政治官职爵位。

  朱由校也用到了这个官职名称,只不过是把清朝划分的旗,变成了区,主要还是由蒙古的贝勒、贝子、公、台吉等贵族充任。

  而区以上的行政划分,则叫专区,相当于“盟”。

  林丹汗的覆灭是注定的,不仅是他自己作的,没有了建奴威胁的大明也不会放任他统一蒙古。

  而且,林丹汗推行的政策,已经造成了更多蒙古诸部的反叛,说明蒙古社会的政治核心正在崩溃。

  大明的任务就是填补这个空白,代之以自己的制度和秩序,把蒙古诸部的力量重新组织起来。

  在皇帝看来,边防专恃险阻根本就不可靠。你看长城,秦朝时修筑的,可汉、唐、宋,乃至明朝,边患消除了吗?

  所以,皇帝加快对蒙古诸部的归化,把大明北方死的防线变为由蒙古部落组成的屏藩。

  而在设区和专区的过程中,一部分将由朝廷委派大臣、将军直接节制的总管区;另一部分则是委任蒙古贵族。

  象猛如虎、虎大威等归化将领,还有不再吵吵自己不是蒙古人的满桂,以后都大有希望成为“札萨克”。

  原则只有一个:蒙古诸部的地方组织只能属于朝廷,而不能产生与朝廷相抗衡的新的政治核心的基础。

  对于这些,努克和杜棱当然不知道。他们现在只关心如果归化大明后,自己能有多大的权力,部落能有多大的草原。

  而这些,好象连吴克善兄弟都不是很清楚。显然,大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