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章 阿济格出战_我真是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争就是这样,没开打时,谁也不会预料到结果。或者说,谁都不知道获胜或失败所要付出的代价。

  为此,敌我双方都要做充分的准备。尽管结果可能会出乎意料,结局也并不象计划中那样发展。

  岳讬和佟养性没想到以优势兵力攻击劣势明军会打成这样的局面,没有想到明军的火炮规模和射程,轻视了明军所摆出“却月阵”的有利地形。

  没有迂回绕袭,连侧翼进攻也很勉强,就这么正面对抗,连辽南那次围攻孤立明军的战术布置也远远不如。

  岳讬终于被炮火打醒了脑袋,不成比例的伤亡更让他意识到就算能消灭这股过河的明军,付出的代价也是已经受创、还未恢复的两红旗所不能承受的。

  何况,面对明军凶猛的火炮火枪,不断地水路运兵增援,岳讬也没有多少消灭敌人的信心了。

  什么半渡击之,根本就不是。

  岳讬率部脱离了战场,不甘心地回首眺望。现在想来,这应该是明军故意为之,引诱他们出动作战。

  如果等到浮桥架好,明军过来一部分再发动进攻,那才叫半渡而击,结果或许有所不同。

  岳讬摇了摇头,对此也是没有信心。明军的火力太强大了,一次次地刷新他的认知,一次次打击他的心理。

  建奴撤退了,脱离了战场,败而不乱。或者说是小挫之后,还有余力。

  明军也没有穷追,很稳健地收住阵脚。援军还在不断乘船而来,掷弹车、弹药物资也不断运来,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熊廷弼放下了望远镜,脸色很平静。

  建奴的撤退,让他有些意外。在他看来,进攻只是开始阶段,还未进入真正的激战。

  如果两军短兵相接,展开肉搏厮杀的话,我军也不会落败。在百多门火炮的轰击下,建奴的伤亡将更加惨重,一蹶不振也大有可能。

  建奴选择撤退,是想保存实力,在接下来的海州卫攻防战中有所建树,能够继续牵制我军攻打城池。

  熊廷弼判断出了建奴的意图,嘴角动了动,似是冷笑。

  …………………

  吃一堑,长一智。

  海城河的一场战斗,可以说是岳讬的明智选择。

  从中也可以看出,建奴的实力在几年的时间里不升反降,作战时有了瞻前顾后、缩手缩脚的思维。

  但对于某些建奴将领来说,却没有岳讬这样的战场经验。或者说,他们还停留在之前对明军的认知,战术打法也固化而没有改变。

  围绕着辽南的海州和辽东的建州?正是目前敌我双方交战的两大战场。

  岳讬遭到小挫,适时撤退?并没有伤筋动骨;而阿济格?这个年轻的小子,却没有岳讬那般的阅历和经验?更没有那份沉稳和忍耐。

  人生的经历不同,处理问题的想法和作法也不相同。

  阿济格不仅年轻气盛?更是新领正白旗。尽管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