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亏本的生意_重启激荡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小龙一脸苦涩道:“是啊,从中国人民银行借了150万美元,结果拍了不到四分之三,就用完了,幸亏萧总又支援了10万美元,否则我真得上吊了。”

  《bj人在纽约》这部剧在内地影视界创下了很多第一,但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这是内地第一部所有镜头都在境外拍摄,周期长达四、五个月之久的影视剧。

  但这样一来,花费就高了。

  郑小龙之前拍过两部戏,《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成本都不大,这部戏的花费却高达上千万人民币,这个数字应该是创历史纪录了。

  而北电艺术中心只拨给剧组50万经费,加上个别企业的赞助,剧组只有100万人民币的启动资金,这点钱还在国内筹备期间就已经花的差不多了。

  有“小林青霞”之称的胡慧中是女主角之一,可饰演女二号的胡慧中临时要增加戏份,郑小龙不同意,然后就吹了。

  祸不单行,原本已经跟几家赞助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但等到了剧组“弹尽粮绝”之际,这些赞助企业的老板们,纷纷以奇妙无比的外交辞令回复。

  “只要开机,赞助款项一定能给”“开机一周后多要比例多占股份也参与投资”“你们先拍着,一经董事会批准钱马上就到”“今年的宣传费用完了,明年补上”等。

  郑小龙也在美国四面活动八方游说,虽有一些大公司摆出真挚友好的态度,表示愿意加盟合作但却“不见兔子不撒鹰”,没有一家愿意正式签约。

  所以这部戏直到开机后都没有一家赞助企业,简直可怜到了极点。

  傅松听完了郑小龙的诉苦后,对他深表同情,但同情归同情,他还是要在商言商。

  “150万美元,不算少了,郑导打算怎么还这笔钱?”

  “是啊,这是笔巨款,加上利息要一百六七十万美元……。”郑小龙脸色更苦了,“一想到什么都没干就欠这么多债,我是夜不能寐。

  好在现在剧组已经跟央视打成协议,将在央视首播,播出前带三分钟外商广告,我就指望着外商广告收入还债了。”

  从去年筹备这部剧一直到现在,他就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150万美元是以他的单位北电中心资产做抵押,如果拍不好戏,还不上贷款,那么老巢就被人端了,他们这些人就得失业。

  市场化市场化,这就是市场化。

  傅松看了萧竹梅一眼,笑道:“你一分钟广告只换了十万美元,一共三分钟广告,可卖不了一百五十万美元。”

  郑小龙正色道:“萧总的这一分钟广告,是为了感谢她雪中送炭,江湖救急。”

  雪中送炭?趁火打劫吧。

  这个念头在傅松脑海里一闪而过,不过他不仅不觉得萧竹梅做得过分,相反对她的“心狠手辣”表示欣慰。

  萧竹梅直到出国前都是一帆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