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八章 难以置信_我在大唐能签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陛下对游牧民族怎么看?”林轩反问道。

  李世民微微一愣,沉吟道:“游牧民族缺少教化,是我大唐的附骨之疽,为了大唐以后的稳定,必需要消弱游牧民族的实力。”

  “陛下只想着消弱?没想过一劳永逸的永久解决游牧民族的问题?”林轩问道。

  用附骨之疽形容游牧民族,完全没有错。

  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的冲突从未停止过。

  “朕有把握灭掉西突厥和薛延陀,但是想一劳永逸解决游牧民族的问题,根本不可能。”李世民说道。

  汉朝强大,让匈奴不断分裂,最终走向了灭亡。

  但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匈奴灭了有鲜卑,鲜卑灭亡了有突厥。

  后面出现的契丹、蒙古、满清等等。

  虽然这些民族不断变换,但是和中原王朝的冲突一直都在。

  这种冲突的由来,是两种生活状态下的文化冲突。

  古代中国中原王朝的文化是农耕文化,地缘上比较封闭的小农经济模式持续了几千年,大一统王朝都重农抑商,压制汉人农民从事商业,安分在土地上耕种被剥削。

  为了维护这种统治,历代王朝都对百姓灌输忠君爱国,礼义廉耻这些思想。

  而游牧民族不同,因为生存环境恶劣,加上战事频繁,游牧民族追求的是强者为尊。

  游牧民族如果碰到天灾,粮食不够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让老人饿死,把有限的粮食给青壮食用。

  父子和兄弟死了,活着的娶他们的妻子做自己的妻子。

  这些做法,对讲究礼义廉耻的中原王朝来看,是接受不了的。

  因此,中原王朝把游牧民族视为化外之民,在汉人眼里,游牧民族野蛮、粗鄙。

  但是本质上,游牧民族的政治模式,社会伦理文化,是为了种族生存。

  游牧民族靠放牧为生,一旦出现灾祸,他们就只能掠夺。

  加上人口稀少,所以就出现那种父亲死了,儿子连父亲的女人都可以继承的情况。

  文化和生存环境造就了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不同的思想观念。

  这种思想观念导致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不可能和平相处。

  中原王朝强大,就会想着消弱游牧民族的实力。

  而中原王朝衰落的时候,就会遭到游牧民族的侵犯。

  “陛下,要想一劳永逸的解决游牧民族的问题,只有占领草原。”林轩说道。

  中原王朝一直不能解决游牧民族的问题的根源就出在没有占领草原。

  每当草原势力出现空白,就会有很多小部落来到草原慢慢发展。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对草原的游牧民族一样有效。

  有人就会有争斗,时间久了,草原就会诞生一个新的民族。

  这也是游牧民族是中原王朝的附骨之疽的原因。

  要想解决这种状况,只有占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