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90章 巧舌_天下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才,山东名士,却只能顿步广陵。那扬州郡治,徒为傲将所居,使君再无功劳,恐无为一生也。”

  陈端一句话,说到了惠衢的切身利益,惠衢也不得不沉眸作思。

  内斗,是一个势力几乎不可避免的现象。尤其是在这个世家门阀横行的时代,更是如此。

  不比陈纪、陈谌等人,更不及刘勋、桥蕤等人,他惠衢乃是山东之士。虽为袁氏故吏门生,可国相杨弘一日压不下颍川士族,自己等人一日就抬不起头来。

  现在所任的扬州刺史,也只不过是一虚职,广陵城外的五万大军,更非自己所能指挥的动。那都是国朝重将刘勋之部下,甚至自己的州治治所历阳,到现在还在刘勋的手中。

  刘勋在想什么,自己一清二楚。

  其背后的陈氏兄弟,想要干什么也清楚的紧。

  “惠君,国朝现在朝野之争甚重,颍川诸族得寸进尺,侵蚀王权,久而久之,非善道也。王上乃天命之人,聪颖好义,慧眼识珠。以惠君为牧宰,便是为了制衡颍川士族。劝王上加至尊,亦可巩固皇权,压制颍川诸家,于吾大楚益处,非二三语所能言。”

  陈端一张利口,转而把话题牵引到君臣忠义之上。

  惠衢此下,顿无言语。

  国朝之争,有所共瞩。颍川诸家,欲抑王权,图谋私利。毕竟,袁氏已是四世三公,袁氏嫡子更贵为楚王。若再不加以抑制,中原士族根本挡不住手握权柄的袁氏侵吞。

  这其中的契机,便是楚王加尊之时。如若王上加尊前,颍川士族顺利抑制了王权,那即便是王上称帝后,也只能按照已定下的规矩行事。可若是王上加尊前,颍川士族未能达到自己的目的,那他们再也别想得到了。

  抬目看向陈端,惠衢凝声问道:“孙讨虏,想要什么?”

  “讨虏将军只想借此更进一步,前后左右将军、重号将军皆可。”

  “只是加官进爵?”

  “只是加官进爵!”

  陈端再度肯定的说道,随即又言:“惠君,讨虏将军尚负深仇大恨。刘荆州坐拥水步强军十几万,若不能进重位,恐孙将军再无雪仇之日!”

  “孙讨虏至孝之人,某甚知之。既如此,那老夫便替孙讨虏向王上美言数语!”

  惠衢最终还是屈服了下来,高官厚禄,忠义之名,皆人之所求。更何况,孙策虽下江左,得兵数万,但皆是扬州残兵败卒。现在又征会稽,必有一番损失。如此,其能何为?

  其若有动,数千舟舸渡江,焉能敌之?

  “惠君,孙讨虏尚有一求。”

  “且讲。”

  “惠君也知,孙讨虏家眷皆在舒县。今下江左,孙讨虏欲请惠君全其孝心。准许其家眷往富春一行。一者,遵其先父遗愿,迁回祖祠。二者,孙氏子弟已数载不得归富春祭祀先祖,今时当补之前遗。”

  惠衢眯起眼睛,紧紧盯着陈端,不怀疑是假的。

  那孙策再不济也有了六七万兵卒,重将在外,若许其家眷归之,国朝何以制之?

  “使君大可放心,端临行前,已得孙讨虏之命。江左诸军皆下会稽,丹阳、吴郡甚广,又方纳下,骚乱丛生,颇费心力。故请使君择军,进驻丹徒、曲阿,护佑大军囤积于此的粮秣。”

  “噢?孙讨虏真忠臣也,正值此际彭城大军缺粮,今献粮秣三百万石,资以三军。国朝又岂能不全其孝,某暂代王上许了。”

  惠衢没有说驻军的事,反而是要江左提供三百万石军粮。

  因为,丹阳、吴郡郡内府库有多少余粮,他惠衢还算清楚。

  这三百万石一拿,孙策至多余下二三十万石。二三十万石军粮,养七万大军?

  哼!

  不过一月之用而已。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