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四章欣喜的天子_大风起兮云飞扬之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弘治十八年(1505年)三月十八日下午,何鼎(司礼监大太监)怀揣着宣府来的奏章,在乾清宫前的高台甬路上撒脚狂奔。

   何鼎怀揣的是三边总督杨一清的报捷的奏章。杨一清在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后,同宣大总督咸宁侯仇鸾一起署名上报朝廷,奏章先到了首辅李梦阳处,李梦阳做了票拟后便交给了何鼎,让何鼎赶紧交给天子。

   这份奏章来得太及时了。

  此时鞑靼已经入寇二个半月,在宣府攻城陷地所向披靡。大明的卫所官员腐败无能,在鞑靼攻击下守不住城池,丢城弃土。

  何鼎每隔几天就要听到一个州县大城被攻陷的噩耗。而耗尽朝廷财力的营兵同样软弱无力。上次朝会,大明首辅李梦阳自请保国公朱晖带京师三千营援兵救援宣府,但保国公朱晖率领的三千营兵只敢住在聊城,根本没有一战的勇气。

  鞑靼在广阔的宣府横冲直撞,大小战斗连胜三十余场。这两个多月来,鞑靼攻陷了沙河堡、倒马关等十座州县大城,屠杀大明百姓,劫掠人口物资无数。

  大明朝京师中一片晦暗,百官沉声收气不发一言。天子每日在朝堂上愁眉苦脸,乾清宫里,天子每天三次到平台召对众臣。按目前的形式,等鞑靼回归后,不知道多少大官要被革职查问,多少人要被关进大牢,多少人要掉脑袋。

  在这样的情境下,宣府传来了一个大捷的消息。

  这是前所未有的大捷:鞑靼小王子带十万人马攻击武威城,武威守备张羽据城力守。随后三边总督杨一清集结各路兵马驰援武威城,双方在武威城北十里大战一日,宣府兵马击溃鞑靼小王子,保住武威城,乘胜追击一百里,俘获鞑靼兵三千人擒斩一万多人。

  这样一份捷报,仿佛久旱时的一阵及时雨,让整个局势一下子都光明起来。

   斩杀一万多鞑靼兵,俘获三千这是一个多么夸张的数字啊?要不是三边总督杨一清、咸宁侯仇鸾、宣府巡抚、兵备道等官员的联合署名,何鼎都不敢相信这个数字。这样岂不是意味着宣府的兵马已经把鞑靼小王子打残?鞑靼这次入寇宣府劫掠百姓无数,获利匪薄。但还是被我大明将士打残,也算是让鞑靼知道我大明的厉害,让鞑靼下次不敢轻易入寇!

   天子若是看到了这份捷报,会欣喜成什么样子?

  何鼎怀揣着大捷的奏章,从甬路上一路跑进了乾清宫。

  一进乾清宫,何鼎就大声喊道:“皇爷!大捷啊!”

   大明天子朱佑樘和张皇后正坐在御案后检阅奏章——那些奏章上反映的情况一片昏暗,朱佑樘只觉得到处都是被鞑靼残破的城郭和被鞑靼劫掠的百姓,看得脸色铁青。

  文恬武嬉!文恬武嬉!大明朝的这些文武官员是怎么治军的?在鞑靼军的攻掠下竟如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