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一章 反包围 求收藏,求_我在二战有座工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姓赵的连长,名叫赵和,是独立团连长,曾经驻扎过小鲍庄。

  所以,跟民兵队长葛二蛋还是很熟,而且对方的枪法还是他教的。

  赵连长问道:“葛队长,你们怎么样啊?”

  葛二蛋的神情便黯下来,低头说道:“两个同志没了。”

  说着,葛二蛋将牺牲的两个人名字告诉赵和。

  闻言,赵和也跟着叹了口气,这两个人他都认得,甚至还能回想起他们的模样,没想到就已经阴阳两隔。

  葛二蛋道:“赵连长,一定要干掉这伙鬼子,为乡亲们报仇。”

  “放心吧。”赵和道,“这伙鬼子不可能跑掉!”

  说完又转头对通讯员说:“通讯员,给团长发电报,告诉他,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就说鬼子已经被围住了。”

  “是。”

  通讯员啪的立正,敬礼。

  另一边,独立团的主力就在离小鲍庄不到三十里地,此刻正在村口休整。

  这个村名叫大王村,虽然处于太行山根据地的外围,但群众基础也很好。

  这几年,八路军在晋西北,或者说,在太行山一带的群众基础非常的好。

  原因也非常的简单,主要就是29军在内的果军一触即溃,导致老百姓们对国军们失望透顶,加小鬼子又执行三光政策,到处烧杀掳掠,老百姓对小鬼子自然更是恨之入骨。

  所以,作战勇敢并对老百姓秋毫无犯的八路军就成了救星。

  许多地方的老百姓听说八路军来了,那真是敲锣打鼓跟过节似的。

  要不是因为这些原因,八路军再怎么宣传,也不可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从不到四万人扩充到超过四十万!

  要是没有这些群众基础,哪怕扩军也养不起。

  随着苏文的物资到来,八路军的实力又在急速扩充,隐约朝着五十万进发,甚至更多。

  此刻,大王村的老百姓们看到独立团到来后,纷纷给战士们送来了热汤甚至热腾腾的饺子,甚至还让战士们进村休息,结果却被拒绝了。

  孔捷严格执行三大纪律,不允许战士们进村叨扰百姓。

  一直跟随的苏文,见此不由点点头。

  这位孔团长,不愧是一名纯粹的军人。

  这让大王村的百姓们有些犯愁,这可都是自家的子弟兵。

  要知道,这独立团可是有他们大王村的小伙子在当兵,结果愣是不进村。

  大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风范。

  孔捷婉拒了乡亲们的好意,根据地的百姓都很穷,能拿出饺子,已经是他们最好的食物了。

  再说了,他们独立团现在不缺吃的。

  跟着苏文后面,独立团现在是真的不缺吃的,说一句顿顿有肉夸张了,但两三天能见到荤腥,绝不夸张,基本每天都能吃到白面馍馍。

  “这晋省的百姓们真的是支持咱们八路军啊。”苏文在村里走访了一圈,感慨道。

  “苏先生,你这话说的,好像还有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