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九十四章公务自行车与59坦克---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39年7月29日,西安,民国时空。

  高陵县政府总务处科长宋志民接到县政府的通知,让他到西安去拉回五百辆分配给高陵县政府的公务自行车。

  为了这批公务自行车,县政府专门召开了一个专题会议,就是“分配、使用、保护”的问题,而且这还是省政府要求的,分配执行方案必须上报,后期使用过程出现问题,同样要求及时反馈。

  没有错,他们高陵县是第一批60个公务自行车试点县之一。

  在西安城公务自行车存放处,宋志民是头一次见到如此漂亮的自行车。

  民国这时候前几年已经有了自行车,但数量很少,高陵县政府总务处只有两辆上海造的自行车,很简单而且没有眼前这批自行车的外观好看。

  这批自行车为什么如此漂亮?

  民国时期的自行车车漆是直接刷上的,当然这时国外已经有喷涂技术,称为“金属喷镀”,但国内还只是手工刷漆,刷漆目的就是防锈。

  油漆均选用一些天然物质,如亚麻仁油、松油、凡立水、炭黑等配制而成,而且只能用刷子一道一道地刷涂在车辆各金属件表面,反复刷油漆过程大约需要三天时间,这严重限制了自行车的大批量生产。

  原时空到20世纪60年代,才出现了氨基高温烤漆、聚氨酯高温烤漆等,使汽车、家俱外面漆的光亮度、耐久性和硬度进一步提高。

  所以别看自行车厂是民用产品工厂,但也隐含了许多相对民国时空的高级技术,烤漆技术就被徐远山列为“一级保密”,这是因为将来还涉及到各种商品竟争问题。

  在接收公务自行车时,宋志民还试骑了一下,这新自行车太好使了,骑上后稍微用力踩踏一下,车子就能窜出很远,要知道县政府总务处那两辆自行车蹬起来就很费劲。

  宋志民并不知道这批自行车是与民国时的自行车区别很大。

  原时空新中国第一辆国产自行车是天津自行研制成功的“飞鸽”自行车,当时研究人员在自行车后轮的轴皮上发现了关键点,提高了轴皮的加工精度,减小了压力角,大大降低了阻力,使骑行轻快起来。

  虽然后来天津的“飞鸽”因为各种原因而落寞,被上海的“凤凰”和“永久”取而代之,但中国后来能成为自行车轮上的大国,还是有“飞鸽”自行车厂的功绩。

  徐远山带来的这批载重自行车,虽然造型不是后世流行的时尚款式,但不仅各部件衔接吻合、圆润,外观烤漆闪亮而极其漂亮,而且因为轴承的质量使得行驶轻快,让所有见到的人都喜欢不得了。

  宋志民除了接收这五百辆新自行车外,还有五套包含打气筒、易损件的维修工具,至于如何维修,据说后面还统一安排培训。

  作为首次公务自行车使用试点县来人,宋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