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六十八章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1)---_民国之我有时空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徐远山看着眼这些土共核心领导人,想到后世的三线建设,并不是他觉得后世三线建设没必要,而是现时空的情况已经不一样了。

  由于西北红军崛起的原因,军工发展都是在陕西、甘肃起步,后来又给四川送去了不少的机器设备,加上山西重点考虑工业发展。

  这些工厂特别是军工厂已经初步具有后世三线建设的特征。

  原时空关于三线建设是否有必要,长期以来存在肯定与否定的争论,其中涉及到建设代价的问题,因为整个三线建设中国投入两千多个亿元人民币及大量人力,而那时也是中国经济最为艰难的时候。

  但国家安全可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为什么最穷最困难时候也要搞出原子弹就是这个道理。

  从原时空后世解密的档案资料看,当时的国际斗争形势是符合土共领导人分析的。

  三线建设最早是1964年提出并实施,原因是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后,中国领导人为防止美国对中国实施核打击而采取的措施。

  1994年,尘封在美国档案馆中的一批机密档案已满30年,由于美国历史学家的不懈努力,其中一部分终于被曝光解密,证实1964年美国确实制定了对中国进行突然核袭击的计划,且不仅仅是设想还有具体实施方案,无法实施原因就是中国有所准备了。

  1969年三线建设的第二次高潮,也是在苏联的核打击威胁之下掀起的。

  1969年3月,中苏边防部队在中国黑龙江省珍宝岛发生了大规模武装冲突。这时,苏联领导人也企图使用核武器打击中国,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曾多次进行了研究。苏国防部长格列奇科竭力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的核进攻计划,还有一个意见,即有限地对中国实施“核外科手术”,主要是摧毁中国的核设施。

  三线建设的两次高潮,都是面临美国、苏联袭击的危险之下进行的,并非那些“公知”有意诋毁的瞎折腾,这些“公知”还胡说八道称新中国二十年经济建设发展缓慢,却不考虑当时中国所面临的战争威胁。

  中国不谋求霸权主义,但也从不屈服任何霸权主义的恫吓。

  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你炸我一颗,我就还七颗”,虽然当时中国确实没有如此多的核弹,但却表明了坚定的信心。

  如果没有抗美援朝的胜利和土共领导人的强硬魄力,新中国说不定已经遭到侵略战争。

  二战后美国和苏联之所以成为世界上的两极,特别美国最终成为世界头号霸权主义国家,想打谁就打谁。

  除了工业实力外,就是因为他们拥有核武器,这是美国能奴役别的国家的工具。

  这也是这个时空后面徐远山要承担的重要任务:尽最大努力破坏美、苏原子弹研制。

  你美国如何打二战,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