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章 可作誓_魏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章可作誓

  曹魏政权的中军体系由三部分构成。

  其一是中领军、二是中护军、三是骁骑与游击将军。

  其中“领营、功高者居之”的骁骑将军与游击将军,并非是前汉外军的杂号将军职位,而是中(禁)军体系内没有调度或人事职权、领兵执行命令的将率。

  而中领军,乃是最高职。

  掌控中垒、中坚、武卫三营与五校尉营(袭承东汉隶属北军、负责拱卫京师的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五校尉)。分别由史涣(曹操门客)、夏侯渊(暂代)、曹休、曹真、夏侯尚等人任职过。

  从这些人的身份与籍贯就可以看出,中领军一职干系之重。

  于建安十二年(207)设立的中护军职,分别由韩浩、曹洪、王图等人担任过,职权远远低于中领军。

  如在建安二十年(215),曹操伐汉中张鲁时,中护军竟然由牵招担任。

  牵招可是刘备的“刎颈之交”!

  且那时刘备已然雄踞蜀中,早就在窥伺汉中郡!

  以牵招如此出身背景竟能任职中护军,可见中护军权柄十分有限。

  事实上,在魏武曹操期间,中护军的职能十分单一,仅是负责“主武官选举”,完全是配合中领军的辅助职务。

  中领军领营、中护军典选举,乃是当时之谓。

  然而,到了魏文曹丕之后,中领军与中护军之间的权柄便开始此消彼长。

  从卫臻、陈群以及如今在职的杨暨等士人担任中领军之中,便可以看出,中领军的权柄已然没落了。

  盖因自曹丕伊始,中领军所督领的中垒、中坚、武卫等营逐渐被分立出来,有了一定的自主之权,且直接听命于君主,已然不需要再听中领军的聒噪了。

  而中护军则是不然。

  在曹魏代汉的绸缪、执行至如今的成功,在这么一段很长的时间里,不管是曹操也好曹丕也罢,都积极不倦的培养与提拔亲信来掌控兵权。

  主武官选举的中护军职权,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直至当今的曹叡继位后,中护军的职权之重,已经是权在九卿之上、比可开府的三公都不逊色了。

  就如中书省故事一般。

  号“宰辅”、称“专任”的刘放、孙资二人,所掌之权比三公与尚书台更重一些。

  中护军之职,非社稷重臣、天子绝对信任之人不可授之。

  这便是天子曹叡陡然怒不可遏的缘由。

  因为如今被他诏入皇宫任职的宗室与谯沛元勋诸人,秦朗已然职骁骑将军,夏侯献也进入了中领军署任职历练、为日后接替杨暨作准备,而城门校尉曹爽、曹肇日后也必然会在中垒、中坚、武卫或五校尉等职中占一席之位。

  也就说,才被辟为散骑侍郎不足半年时间的夏侯惠,日后依着谯沛元勋子弟进入中军历练的惯例,已然没有什么好职位可选了。

  且还要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