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五走向冲突2_新鸦片战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惊涛骇浪一百四十五走向冲突2

  蒸汽机在1837年由中国人自己造出来,这绝对是值得刘寄振奋的事情。然而不惜工本的试验制造和形成一个完整的制造工业体系,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中国在刘寄14年的奋斗下可以通过进口机械完成了纺织业的机械化生产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要想真正进入工业化,还有漫长的路要有。不得不提到的是,铁路在纺织业的量产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原本中国的产棉区主要在松江府(上海附近),从明朝开始这里就衣被天下。据徐光启《农政全书》载,松江府在万历年间便植棉不止百万亩。皇家工业公司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运动,便选到了这里。早在1825年便有皇家工业拓展公司的人在这里建厂进行规模化的生产。这种举动极大的刺激了当地的市场,工业公司生产出来的棉布规格统一、质量优良,当地小生产者受到致命的冲击。这时一些头脑灵活的大商人纷纷到工业公司的工厂取经。逐渐的冒出了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同时得利于刘寄开放了上海为通商口岸,这些商人有了条件认识外商。他们大胆地从海外购买机械,办起了新式的纺织厂。竞争在这些商人中无情的展开,一些人终于脱颖而出。日后成为北方兵器工业公司总裁的谢清高,也是这批人中的佼佼者,他甚至请来了外国职业经理人。当时的松江府工厂林立,轰鸣地机械声终日不绝于耳。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其中一些人开始引进产自中美洲的6地棉,他们将种子分给当地的农户,请来专家指导种植,手段不亚于现代商人。松江府一带的亚洲棉逐渐退出棉花市场,而来自中美洲的6地棉在铁路到来后迅的向北方地扩展。也正是因为铁路的延伸,北方草原地羊毛在汽笛声中千里迢迢的来到松江府的工厂里。亚洲市场的棉毛纺织品大势开始逆转,路途近上了许多的中国棉毛纺织品开始顺利的占据周边国家的市场。也正是如此引来了中英两国矛盾地升级。英国强大的海军力量。轻易的封锁住了中国需要的机械的进口。

  中国在刘寄的牵引下,生拉活扯的想要进入工业化大门的关键当口。就这样被英国海军轻易地否掉了。

  刘寄想要谈判,英国公使已经撤退到了澳门,并且伴随着英国舰队的到来,义律的口气越来越强硬。

  难道鸦片战争要提前到1837年到来,刘寄陷入了沉思中。李巧儿乖巧的陪伴在刘寄身边,轻轻的摇着一把团扇。

  刘寄在脑海里回忆着英国人的谈判条件,他们地目的是让中国允许鸦片的进入。同时降低目前的关税,而且开放更多的沿海城市通商贸易。这些条件鸦片和关税是决不能妥协的,至于开放更多的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