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二十五章定下毒计_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所以倭国在闭关锁国之后,依旧保持着与荷兰人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有其原因的,因为这既是倭国的需要,也是荷兰人的需要。

  首先,荷兰和不列颠相比,国家人口太少,所以荷兰人能在东亚投入的兵力始终有限,所以荷兰人虽然实力强劲,但却不得不走少量精兵的路线,在远东的布局,荷兰人也不得不有所侧重。

  荷兰人的侧重点之一是种植着种种珍贵香料的南洋诸岛,以及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大明,还有一个侧重点便是倭国。

  倭国虽然地方不大,人多,资源还少,但这时的倭国颇有点像迷你袖珍型的大明,大明的一些特色产品如茶叶,生丝,瓷器等,倭国也能生产,而对于荷兰人带来的西方先进科技,倭国也是拥有很强烈的需求。

  并且倭国拥有亚洲乃至世界都数一数二的银矿和铜矿,而铜是大明造钱的主要原材料,而银子更是直接可以在大明当货币使用,有了倭国的银子和铜,荷兰人才能方便地在大明采购各式各样的商品,将其带回欧洲,贩卖牟利。

  并且悍不畏死,作战凶狠的倭兵,也是荷兰人最喜欢雇佣的士兵,大量而廉价的倭兵正好可以弥补荷兰士卒不足的弱点。

  所以倭国和荷兰,可谓是非常互补的天作之合,倭国的百姓有个优点便是好学肯学,因荷兰人带来的种种先进科技,慢慢地在倭国也形成了一门专门研究荷兰人的学问,叫做兰学。

  而兰学,也为日本培养了大批精通西方文化和技术的人才,在其后的明治维新中,这些熟悉西方文化和技术的兰学骨干,起到了关键和决定性的作用。

  德弗里斯和郑芝龙一样,在倭国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

  “睿亲王此来,所为何事?”德川家光冷冷地问道,当下便有一旁的翻译将倭国话翻译成了汉语,转达给了多尔衮。

  抛开那根大煞风景的猪尾巴辫子不谈,多尔衮可谓是十分儒雅,风度翩翩,听了翻译说的话,多尔衮想了想,便微微笑着说道“在下奉我家大汗之命,前来拜访幕府将军,乃是为了商谈两家合作,共同对付大明之事。”

  德川家光听了,当即就是一声冷笑。

  彼时的大明,以其灿烂的文明文化,在倭国百姓心中,被视为天朝上国久矣,倭国万历年间曾派兵入侵朝鲜,即将吞并朝鲜之际,结果被明朝万历皇帝派遣大军援朝,一举击溃了十万倭军,从此之后,倭国对大明的敬畏更深。

  多尔衮的提议,在德川家光眼里,无异于小蛇欲吞大象,显得十分的自不量力。

  “倭国与大明无冤无仇,明国太祖更是曾将我国列为不征之国,倭国对大明,并无一丝一毫的觊觎之心,睿亲王可是来错了。”德川家光冷冷说道。

  多尔衮脸上神色顿时便是一滞,怔了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