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8 #_帝王之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崔季明是不敢再老往崔家跑了。毕竟如果要上朝,她总不好从崔家离开,跟着崔式一道。朝堂上还有不少都是这两年新入朝的新臣,虽然传言早晚都要传开,崔季明却不好坐实,毕竟身份是外男,崔家二房还有两个没出嫁的娘子,总是不合适。

  如果要上朝,天不亮就要赶紧从崔家所在的坊内离开,到了他们几个暂住的鸿胪寺下的礼宾院去,换上朝服再去上朝,坊间买点早餐拿油纸包着吃,骑在马上东倒西歪的往宫里走。

  崔季明的镇国大将军是散职,实际的官职已经在还朝后定下来,正三品的左武卫将军,封河东郡公,又掌河东大营的领兵权,站的位置不算太靠前,却也是右手边前几个,每次就在殷胥的眼皮子底下打瞌睡。

  她确实想多关心一点朝政,能替殷胥分担解忧,可是本来就睡不好,再听官场上的扯皮吵架,更是犯困。偶尔各部因为用度吵了起来,不知道谁先怒极斥责吼出一嗓子去,她才一激灵吓醒。

  大朝会上大家还收敛一点,小朝会上人少,事儿重,撕起来是血花四溅。参加小朝会,最主要的就是能进入政事堂的七八位宰相,六部的尚书,几位掌权的武将,再来个主持场面其实实权并不在手的中书令,还有内宫的黄门侍郎等等。殷胥也不坐在皇位上了,而是搬了张长榻,倚在上头,就当不存在似的听他们说。各人都带着自家的卷宗文书,在小朝会上把该签的文件都签了,该说的话都说清楚了,该有的不合都在圣人面前撕开说。

  崔季明一般开口机会不多,只是因为最近的朝廷用款和调动,经常扯上大邺兵力的事情,叫她来也是说几句话,让他们这些大多没有带兵打仗经验的人,别跑偏了讨论。

  那时她才见识了她爹说话气的人家祖宗棺材板压不住的水平。最近春闱,落到吏部头上的事儿很多,如今朝廷有了些富余却不可能说大手大脚,每一笔朝廷开支都是备受关注。今年春闱阵势可谓是有科举以来最大的一次,各地州学复苏,如今洛阳城内外所有的旅店驿站都挤满,吏部要花的钱也多。

  俱泰这位新晋的户部尚书,正在筹备拨给渭河水车工程的钱、还要修建长安通蜀地的栈道、重修中原饱受战乱的无数城池,头都要大了,看见吏部要那么多钱,整个人也点炸了。

  崔式也是有道理,毕竟这次正式的春闱,不知道有多少学子翘首耳畔,想要开设朝廷下属的书院,彻底启动高祖曾经设立又被荒废的州学、县学,必须要通过春闱振奋天下学子之心。既不用世家,朝廷官员的断层必须有人补上,寒门学子既有了知识能力,又没有世家的财力和土地,要拉拢他们,培养他们,才是大邺未来的重中之重。

  这拨给吏部的钱也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