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8 @_帝王之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不是选择成为男子还是成为女子的事情。

  是她到底要积极参与还是消极被动的选择。崔季明却不想只有这两个选择。

  行归于周所谓的天下大同的结果是否能够出现且先不提,部分行归于周的世家动用技术与财力支撑突厥来对付代北军的行为,她就绝不能苟同。

  她理解代北军在这些世家眼中的特殊性,毕竟代北军中汉人数量很少,大多数彼此通婚的姓氏都是沙陀、月氏、鲜卑、突厥以及杂胡人,在这些汉姓世家眼中,或许他们再怎么守护边关也不过是蛮夷之后。

  连结果是否是正确的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却已经使用了肮脏的手段。且大邺平稳百年相当不易,而行归于周的行为必定会带来战火。这片土地被战火侵吞了三百年,用百年的时间才恢复了生息,渐渐的一座座城市焕发生机,商路贯通无数大小的运河,许多年的天灾也都渐渐挺了过来,难道又要因为世家的不甘心再度陷入战乱?

  崔季明不懂政治,她也不知道所谓行归于周的共和制度能不能带来生机。但她知道如今的大邺显然不是无可救药,更不是非要到了转型的时刻,或许在世家眼里,皇权与门阀的矛盾已经不可调节。但中宗与殷邛虽平庸无能,却也没有让大邺民不聊生,她不能接受这种理由来掀起战争。

  这世界或许并不是非黑即白,或许世家们对于自己的内心有着无数伟光正的理由,将此类行为装点成一场文明与汉化的圣战、时代与政体的新转折。

  纵然……事实告诉她战争不能避免,她作为一个一千五百年以后来的人,也很难站在行归于周那边。现代社会如何如何抨击皇权政治,但它毕竟维持了近两千多年。皇权政治纵然有着官僚制度的胎毒常年伴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是一套有效且在当时可算作先进的政治制度。

  但相信行归于周这套说辞的人并不知道,他们并不知晓历史的走向在一千五百年以后仍然是皇朝更迭。在两汉的门阀世家诞生之初,到魏晋时的门阀政治兴起,他们看着这个时代自东汉后经历了一次次阵痛,以为时代到了变革的时刻。

  而另一部分编出这套说辞的人,却心知世界的真相,却并不言明。

  这样一个内部都不断分裂斗争的行归于周,如何能引导出更好的前路来。

  但崔季明自己都身为崔家人,不论从立场还是从势力,她几乎是没有办法去抵抗这样的行归于周。再加上无数的世家认为这样的浑水可以为自己谋利,前赴后继的搅乱局势,她甚至没有合适的盟友。

  至于皇姓……与皇姓为盟友,身为崔姓的她几乎是想赔了全家的命。殷邛鼠目寸光,诸位殿下大多仍然幼稚,太子虽然成熟了些被崔家拉拢,几乎所有行为都在崔家的影响

  请收藏:https://m.bqgvv.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